跨学科重构课堂新生态 AI赋能循证教研———苏州工业园区参加全国九省市中小学STEM课堂循证教研活动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推进工作会关于“强化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跨学科实践与评价改革”的部署要求,推动“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与新课程理念落地,深化核心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评价的创新应用,全国九省市教科研机构联合主办了“2025年中小学STEM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主办方之一,积极发动、认真组织区内教师参与两个阶段线上线下的赛课、观课和研讨活动。
活动第一阶段在线上开展。2025年3月启动,历时一个月,参赛教师上传教案与课堂实录视频,主办方借助专业的AI评课系统、结合专家评价评出优秀课例。第二阶段的线下展示研讨交流活动于2025年4月20-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许凤带队参会。
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共80节课例获奖(见附件1),其中16节获一等奖,3节课受邀参加第二阶段的线下展示活动,园区荣获“卓越组织奖”。
研讨会分专家报告、圆桌研讨、STEM课堂观摩三个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王素作题为《如何通过循证提升STEM课堂教学质量》的主旨报告。她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展示了本次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段教师的基本情况,并详细指导了如何借助AI评课报告开展STEM课堂评价。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孔凡哲的主旨报告以小学数学为例,详细剖析了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价值、实践策略与路径。
圆桌研讨聚焦“AI视域下的STEM课堂”。星澜学校校长陈莉分享了学校依托“易加教育”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生态、STEM课堂融合人工智能与脑科学优化教学策略的校本实践。
课堂观摩环节,中小学共展示18节STEM课,现场采用专家评课+AI评课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和引领循证课堂应有范式。许凤作为专家组成员全程观摩并作点评。
苏州工业园区展示的三节课凸显“学为中心 素养导向”的理念,展示了园区在STEM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受到一致好评。
文萃小学李泽钰老师的《智浇小农夫》聚焦引水环节,多维度引导学生探究水流动原理,从重力、毛细、机械作用切入,紧扣实际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小组分工明确,会计、项目经理、监制各司其职,利于培养学生协作与实践能力。
星洋学校高妍雯老师的《STEM探索:欧姆表的设计与制作》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测试与优化全流程,深入理解电路原理与工程思维;通过阶梯式问题链激发探究,小组协作完成调零校准、刻度标定等实践任务,通过分层任务与动态评价体系,兼顾基础与拓展能力培养。
唯亭学校石美玲老师的《古法造纸中的碱密码—碱的化学性质》一课,巧妙融合化学知识与实践操作,通过 pH 检测笔运用,直观呈现碱的化学性质,结合打浆、调配造纸胶、花草装饰等环节,让学生深度参与造纸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化学奥秘,兼具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课堂生动且富有内涵。
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科技教育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深化落实STEM课程理念,让园区成为师生的创造之场。同时,园区将继续依托江苏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AI赋能区域课堂教学评价的循证研究》,借助易加AI课堂评价系统和易加分析等智能工具,为循证教学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支持,助力教师实现精准教学,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附件一:园区获奖名单
附件二:参赛心得
一审一校:瞿欣蓓
二审二校:张 嘉
三审三校:胡修喜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