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概览>德育之窗>详细内容

屏幕时代下的养育指南——记张磊心理名师工作室“家话有约”第五十三期

作者:钱璐 发布时间:2024-01-17 点击数: 字体:A- A+

      本期节目由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专职心理老师赵伟伟为大家推荐美国作家盖瑞·查普曼所著《屏幕时代的养育》一书,和家长朋友们分享在屏幕时代下电子产品对家庭生活带来的“喜”与“悲”,以及如何助力孩子建立与网络、与现实他人的健康关系。

      智能手机平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便利,但生活的改变同时也引发了一场 24 小时不休息的“屏幕海啸”,大多数父母对此毫无准备,屏幕很多时候被家长滥用成为“包治孩子百病”的安慰品,孩子一哭闹家长递上一个手机即刻“见屏既止”;孩子有好行为的时候奖励玩一会手机……屏幕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养育孩子呢?

      一、了解电子屏幕的“吸引魔力”

      二、明确孩子“视屏时长”

      请参考:2—5周岁儿童的“视屏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越少越好。小学生每天使用屏幕总时长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寒假期间,孩子游戏娱乐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中小学生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并规定可以观看的媒体内容。确保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会取代充足的睡眠、体育活动和其他有益健康的行为。

      三、引导孩子辨别“视屏内容”

      对于6岁以上具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把屏幕时间归类,分成“数字蔬菜”或“数字糖果”。“数字蔬菜”包括网络课程、与远方的家人通话、听音频故事等等,而“数字糖果”则是纯粹的娱乐:电视情景喜剧、抖音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自主对“数字蔬菜”或“数字糖果”进行分类,用现实的标准来衡量玩手机情形,其实也是在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屏幕使用时间也需要饮食均衡,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 

      四、多一点亲子陪伴,少一点屏幕依赖

      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最好的做好是丰富孩子的现实世界生活,用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代替空虚的“电子保姆”,也许我们可以做以下尝试:

      (1)阅读替代法。与其父母和孩子各自盯着屏幕,不如享受共同阅读。和屏幕类似,阅读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基本的多感官体验。孩子手指触摸书页时,他的大脑同时在处理他所读的内容。有时,他必须强迫自己专注于写在纸上的字。在阅读过程中,事情不会每 5 秒钟就改变一次。孩子需要跟随故事情节,参与一个思考过程。孩子读书就是在学习如何坚持关注一个主题,并吸收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尤其是纸面阅读,可以增强他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能力。

      (2)鼓励运动。运动的好处有目共睹。《英国运动学杂志》有研究表明,男孩每天运动时间增加17分钟,女孩增加12分钟,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坚持60分钟,整体的学习成绩可以提高一个等级。同时,户外运动可以很好地改善情绪,大自然对人有疗愈的功能。

      (3)制作活动清单。每个家庭的闲暇生活安排各有特点,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尝试跟孩子一起制作活动清单,列举出能想到的各项活动,让孩子选择想做的事情,并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做评判。如果家长对孩子想做的事情过度解读,很容易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愉悦感、成就感、意义感,这样替代品也就越来越多了。

      期待大家都能通过持久的共同学习,重新审视孩子的屏幕时间,和孩子建立健康、真实、美好的亲密关系,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审一校:赵伟伟

二审二校:周凯雯、陆兆甜

三审三校: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