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翰林家学院:焕彩儿童阅读的“梦工厂”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基于“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推动“全学科阅读”的实践巡礼

发布时间:2020-07-06 点击数: 字体:A- A+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是“大学城内的小学校”“高教区里的巴学园”。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园区“适合教育创新年”工作目标为主心,以“办在大学城 人在课中央”办学文化为主旨,以“家国情怀、家园视域、家学传承、家居生活、家长参与”课程文化为主导,以学校主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生活教育”视域下小学“行走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TY-b/2020/04)为主阵,建构“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体系,打造四类JIA课程(加课程、+课程、嘉课程、家课程),引领儿童在实境体验与跨界融合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基于“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跨界学习理念,着眼“单学科相加——多学科相间——跨学科相通——超学科相融”创新学习路径,翰林小学基于课程开发推动课外阅读,基于课外阅读践行学校课程,在“全学科阅读”领域展开校本实践,重构教与学的“全时空”,焕彩儿童阅读的“梦工厂”。

  翰林小学提出的“全学科阅读”,是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能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找到契合点,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找到最优化的阅读内容,探寻最合适的阅读形式,使学生获得阅读视野的拓展、阅读品质的提升。基于学校课程开发与信息技术支撑,实现师生全参与、学科全纳入、过程全指导,线上线下互联、学科之间互通、课内课外互补,打造全学科阅读的“全时空”,真正焕彩学生的阅读生活。学校课程转型升级,开发建构的“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分为四类:“加课程”为基础型课程,“+课程”为研究型课程,“嘉课程”为拓展型课程,“家课程”为特色型课程。四类JIA课程指引全学科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读怎样”。

  加课程
  ——阅读加,研制专属书单
  “家学院·加课程”(即第一类JIA课程)根据学科门类与共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十商六力理论等,将国家课程“院系化”划分——哲学系课程(指向德商、心商、健商发展)、文学系课程(指向语商、美商发展)、理学系课程(指向智商、灵商发展)、创学系课程(指向胆商、逆商、财商发展)。课程的重新统整与立体归类,为“全学科阅读”提供了有力支撑,让各学科(领域)从各自的专业视角筛选数目,专属书单以“哲学类书单”“文学类书单”“理学类书单”“创学类书单”为纲,与四类课程相匹配,采用各具特色的形式,从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个体与全员、文本与实践六重维度,为学生展现“全学科阅读”的不同侧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态。基于学校课程的“全学科阅读”,强调各门学科在引导学生阅读方面守土有责,强调不同学科借助各自专业的学科背景、独特的学科眼光、系统的学科构架,把各种品类的好书,从书海中遴选出来,纳入学生视野,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紧密配合。

  +课程 
  ——阅读+,开发定制课程
  “家学院·+课程”(即第二类JIA课程)分为三个层级——单学科纵深课程、多学科主题课程、跨学科项目课程。“全学科阅读”在第二类JIA课程中充分践行。
  【案例1】数说新冠课程:庚子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翰林小学数学团队基于问题开发课程,基于学科推动阅读,开发设计了“数说新冠课程”。教师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开展“推荐式”导读:课前,学生通过自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查阅新闻素材,非常直观地掌握了关于新冠病毒的数据;课上,教师通过新冠病毒相关知识多种数据化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中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以“疫情”分析为抓手培养学生对数学图表、数据分析、数理甄别的能力,在提升学生防疫能力的同时,又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课后,教师进一步荐读《数学在哪里》,引导学生站在数学、数据的角度看待新冠,使学生形成“生活即数学”的观念,将课程、阅读、生活紧密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单学科纵深课程”连续获评苏州市、工业园区“精品课程”。

  【案例2】苏州园林课程:2019年寒假前夕,翰林小学《“博士娃”的苏式生活》寒假作业“霸屏”苏城各大媒体。其中,五年级“苏式生活·苏州园林课程”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这一课程从多学科角度主题式设计,通过线下走进园林、线上阅览《720°云游园林》AR\VR课件及《春联》《苏州园林》等篇目,让孩子综合运用语文、信息、美术学科知识及阅读,绘制一张《园林游览路线图》。有的学生选择了楹联形式多样的网师园,从书法字体、楹联艺术、景观装饰的角度绘制了《网师园楹联分布图》;有的学生则发现了耦园在一定程度是打破了“楼无同式,山不同构,池不重样”的规程,他们在充分理解“耦园住佳偶,城曲筑诗城”内涵基础之上,绘制《耦园之“偶”导视图》,让耦园的“对称美”跃然纸上……这一多学科主题式课程让儿童阅读因“趣”而求索。

  【案例3】垃圾减量课程:跨学科项目课程“剑桥硕士带你垃圾减量”系列课程基于儿童视角,创设生活情境,解决真实问题。在垃圾分类成为生活新时尚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过度包装问题引发了“小翰林”的思考:“卖家为什么要过度包装商品?”“快递公司为什么不推行回收快递箱?”等。“小翰林”通过查阅各大快递公司的资料,翻阅《小岛经济学》《小糖果大世界》等书籍,设计了“快递物流环保问题调研”“卖家问卷调研”“买家问卷调研”三份问卷,分别针对快递小哥、卖家和买家进行线下和线上问卷调查,通过收集的调查问卷,了解和分析快递物流运行现状,达成了垃圾物流过程的多级减量共识:减少源头产生量、减少中段清运量、减少末端处理量。课程的开展,增强了学生因需阅读意识、垃圾减量意识,提升了学生言语社交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这一跨学科项目课程让儿童阅读与家居生活融会贯通。

  嘉课程 
  ——阅读嘉,搭建中央舞台
  “家学院·嘉课程”(即第三类JIA课程)涵盖中央舞台课程、中外节日课程、校园节日课程和社团玩转课程。中央舞台课程中,以“一站到底”系列竞赛为阵地推动“全学科阅读”。以语文学科为例,全校各班以年级为单位,在每学期末开展《一站到底——谁是阅读英雄》PK赛,PK赛分班级初赛、年级决赛;PK内容即为本学期语文学科推荐阅读的必读书目;初赛以全班在线答题为主、当场显示阅读成果,决赛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学校报告厅现场观摩在初赛中脱颖而出的年级10强选手面对面PK、最终决出学年“阅读英雄”冠军、亚军、季军……让名著精读、名作细读“日久见真功”。

  家课程 
  ——阅读家,开辟共育路径
  学校每学期面向全体家长进行课程资源的公开征询,学校课程审议组研究筛选,从中选择和“全学科阅读”相契合的内容,实现家长资源和学校课程的有效对接及适度拓展,给予儿童有资源的课程生活。以创学系课程为例,仅2019-2020学年上学期学校就相继开展了安艳博士《细胞漫谈》、阳天亮博士《会自动驾驶的汽车》、夏正伟博士《我们的家园》、林剑博士《纳米技术的本领有多大》、张育民博士《奇妙的晶体世界》、马文龙博士《通信是什么》、赵永明博士《奇妙的激光》、陈丽博士《点亮一盏灯》、王刚博士《消除污染大作战》、魏磊博士《计算机视觉》等等“博士爸妈课程”,博士家长带来一堂课、推荐一本(套)书,用父母的陪伴让阅读更有力量。
  翰林小学基于“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体系推进“全学科阅读”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活教育”视域下小学行走课程的实践研究》《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的组块教学设计研究》《园林资源导向下小学书法课程优化的实践研究》三大课题成功获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学校出版、编制“全学科阅读”系列图书《笔尖上的苏州》《小翰林课堂日记》,学校在2019年先后获评苏州市中华经典诵读基地、苏州市全民阅读活动优秀项目学校、工业园区全民阅读活动创新项目学校,《江苏教育》三次刊登学校课程相关组文,学校PBL 跨学科项目课程《菜场探秘》获得2019年度全国STAR-T 课程项目一等奖。
  基于“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的“全学科阅读”行动,让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科或课程,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找到富有学科属性的阅读方式。这些品类丰富的文本在学生面前就有了各自适宜的展现平台,有了不同学科的课堂引领。翰林小学将着眼于大奠基、大探索、大未来视野,基于“家学院·课立方”学校课程,将“全学科阅读”行动进行到底。

 

苏报记者 陶赟婷
《苏州日报》2020年7月6日B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