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小古文承传统韵味,单篇教显单元全思——苏州市新秀教师成长营暨赵源林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02 点击数: 字体:A- A+

岁暮寒风起,不负冬日时光,共研一路芬芳。

为有效发挥名师工作坊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成长发展,2024年11月29日,苏州市新秀教师成长营暨赵源林名师工作坊研修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举行。

东沙湖小学孟柳老师结合单元主题,以认识俊杰导入,4个任务串联:俊杰故事我会读、俊杰故事我能懂、俊杰故事我会讲和俊杰形象我感悟。基于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故事。再通过山行图,理清故事脉络,讲好故事。最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让学生感受王戎的“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等形象特点。

3a33226f4c5b43b78f33373e6e753c2b.Jpeg

唯亭实小朱敏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课。从单元整体出发,用《杨氏之子》导入俊杰,设置“朗读故事,理文意”、“感悟故事,明智慧”、“绘讲故事,传智慧”、“品析故事,寻智慧”四个板块让学生层层深入。通过让学生“补多子”、“补想象”等活动让学生将故事的脉络梳理清晰后,再结合“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从课堂生发,真正领悟王戎从“观察——思考——结论”的过程,用“演一演”的活动,转换学生视角,让学生真正深刻体会到了王戎的智慧,从而学会讲述故事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借《何宴之庐》带领学生感悟单元主题“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的深刻含义;同时希望学生真正能从这些少年俊杰身上得到智慧与启迪。

.3967afd58691451cb312470287291e8c.Jpeg

星洲小学李莹老师执教《书戴嵩画牛》,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创设三个学习任务板块:“读题跋,解文意”、“品人物,说故事”、“辨斗牛,能质疑”,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充分体味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以读促学,环环相扣,落实整体目标意识,扎实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感知人物形象,品读杜处士和牧童的“笑”中所折射出的品格,并通过想象补白的方法,让学生带入角色讲评故事。最后以苏轼的的总结为辨证点,开启文本价值理解的新视角,让学生在思辨中写下题跋,引领学生思维跃上新高度。

af0733ec773147f4a78e2303c9fb24ff.Jpeg

娄葑实小顾宇星老师执教《书戴嵩画牛》,大胆尝试零起点教学,当堂给时间、给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前学。课堂前十分钟,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读音、划分停顿,积极理解课文内容并讲述故事。在共学环节,“选角说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质疑思故事” 中,引导学生结合两牛相斗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后,顾老师带领学生感悟单元主题“艺术之旅”,借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让学生明白牧童求实践之真、处士求艺术之美、苏轼求价值之善,懂得从多元视角看待问题,鼓励孩子们行走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路上。

7f95c2f644864134b9082cfc645ec55b.Jpeg

课后,老师们就课堂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2cb0027d66a547a0866dcfde10e8a420.Jpeg17553dde4b1f4d878a0f2054e06e6031.Jpeg5be01de594ad49dca2ff33c642969565.Jpegd4bd3b21e8174ef78812ba639eb7a1f7.Jpeg171524e4e70c469485f7cf3766ca69d2.Jpeg

接下来的环节,本次研修活动特邀专家沈鑫为教师们呈现了一场题为《素养导向下的单篇教学》的精彩讲座。

 

f543a2ebfd3d499d97d46379455f208e.Jpeg

沈鑫详尽地阐述了素养导向下的单篇教学模式,该模式基于“行—知—行”的框架来设计学习路径,通过“创造着做”的理念规划学习活动,利用“大众课堂”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借助“围墙内外”的概念来构建丰富的学习资源。此模式旨在全面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以及时间与空间,持续追求课堂的生活化、创意化、学生主体化和社会关联化。沈鑫强调,要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创新的火花、学生的活力以及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实施“活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取“活的知识”,最终成长为具备真善美品质的完整的人。

44507443149747b68b8f1550357aa245.Jpeg

活动最后,成长营的导师赵源林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他特别指出,任务群理念在语文单篇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内容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实施。赵源林鼓励成长营的小伙伴们,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以期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征途中,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成果。




一审一校:赵源林

二审二校:丁文

三审三校:杜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