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项目学习,探索高效课堂 ——记周菊明名师工作坊第五次研修活动
聚集项目学习,探索高效课堂
——记周菊明名师工作坊第五次研修活动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2月28日,苏州工业园区周菊明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东沙湖小学倪敏副校长、东沙湖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教研组全体教师,齐聚东沙湖小学,举行了以“聚集项目学习,探索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六年级“人工智能”课例《智能家居之语音识别》及《人工智能之无人驾驶》展开,全体成员观摩聆听,并在课后展开了评课研讨。
活动伊始,先由东沙湖小学韩懿纯老师带来了课例《人工智能之语音控制》。韩老师利用视频“智能家居”进行导入,引出课程项目:“智能家居之语音控制”。随后,韩老师带领学生从项目出发,分析涉及到的角色以及语音控制的实现过程。接着,利用“童芯派”展开了项目制作,学生分小组进行了网络连接、体验了语音识别,利用云帐号广播实现了灯的智能控制。有些小组还实现了多种家居模式下的协同工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韩老师利用易加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地支撑。最后,韩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总结了语音控制的工作过程,并通过视频展示了现实生活中“全屋智能家居”的效果,让学生了解了智能家居的更多功能和场景模式。
接着,景城学校闫妮老师执教了《人工智能之无人驾驶》一课。闫老师利用“京东无人配送车”的行驶视频做为全课导入,通过展示无人驾驶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图片,给学生带来了直观的感受,并将“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而引出了本课的核心主题。随后,闫老师不仅借助“Robosim”平台分步实施,通过程序设计模拟实现了简单的无人驾驶,还带领学生认识了“AI视觉传感器”,分析了小车行驶中的三种情况。学生分小组展开探究,认识了偏移值、左边宽度和右边宽度等参数,并编写程序实现了小车沿路走、识别路口,最后通过简化程序控制小车行驶到了终点。最后,闫老师引导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思考无人驾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让学生向更深处思考。
在课堂实践展示之后,工作坊全体成员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评课和研讨。工作坊主持人周菊明老师指出了两节课的共同点:一是围绕“人工智能”的项目化学习,二是采用了两人小组协作的方式。此外,周老师还对拓展模块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内容要进行取舍,呈现出梯度;二是在探究中关注过程性分析,从成功与否、多样性、优化等三个角度进行,合理预设问题;三是要细化教学设计,突出师生行为,板书要脉络清晰、突出重难点。
通过本次研讨,东沙湖小学全体信息教师对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有了更全面地理解。同时,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也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审一校:韩懿纯
二审二校:王婉婷
三审三校:易 静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