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连续细致观察 探索自然奥秘——记星洲小学四年级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
连续细致观察 探索自然奥秘
——记四年级语文项目化学习活动
本学期,星洲小学四年级语文组对四上第三单元内容进行了单元整合,以“连续观察”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
本次学习,以“如何像法布尔一样连续细致观察,探索自然奥秘”为驱动性问题,学生先习得观察的方法,再自主观察喜爱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学写观察日记,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四年级语文项目组在集中研讨)
项目核心知识、技能
此项目源自于四上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项目实施流程
入项课
入项课的教学分四个版块,分别是: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对象、梳理观察方法、制定观察计划。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本次项目化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课堂上,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参与感,呈现思维过程;借助课后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掌握观察记录的形式,体会观察日记的写法,为后面多角度、深入、持续观察做准备。课后,老师需持续及时跟进,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观察的乐趣,并能把观察结果通过图画、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完成项目研究报告积累素材。
支架课1:《爬山虎的脚》
贾一昕老师执教支架课《爬山虎的脚》。这是项目化学习入项后的第一节支架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从而培养连续细致的观察习惯;同时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学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教学时,贾老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相融合,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了爬山虎的叶子从嫩红到嫩绿变化过程以及脚的生长、爬墙过程,让文字变得鲜活、直观。同时,刘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说、演、画、议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整堂课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贾老师围绕“跟着高手学观察”的人文主题,将阅读与写作相连接,为习作教学做铺垫。课堂上重方法引导,强自主合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次项目化学习构建了坚实有力的支架。
支架课2:《蟋蟀的住宅》
张劼纯老师执教支架课《蟋蟀的住宅》。课文的作者法布尔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全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既逼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作者带来的乐趣。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关键词句,画一画蟋蟀住宅,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得准确生动,是因为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学生知道了作者是怎样进行连续观察的,以后在介绍自己的观察对象时,也能做到准确、生动、形象。
支架课3:习作讲评课
入项课后,学生就开始了观察之旅。他们或观察枫叶、或种植豆芽、或将苹果削皮观察它的变化、或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连续观察并做好记录,可以文字记录,可以画画或拍照,还可以拍视频。孩子们兴致盎然。
两周后,老师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观察日记的写作指导,学生有了素材和方法,写起来也得心应手。李华老师的习作讲评课有层次、有方法。她依托《习作评价表》,引导学生在自评、互评中明确佳作的标准,在赏析佳作的过程中知道写好观察日记需要“善用观察法宝、写清事物变化、加入自己感受、表达准确有序”,从而明晰自己修改的方向。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习作草稿,是学生自我审视的过程,也是同伴互助的过程,更是学生的赏析能力、习作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课外阅读指导课
文乔慧老师执教的《昆虫记》阅读指导课板块清晰、层次分明、富有趣味——
1.跟着法布尔学知识:自主设计昆虫名片,了解昆虫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2.跟着法布尔学观察:组内分享最喜欢的昆虫,寻找法布尔的观察秘诀。
3.跟着法布尔学表达:师生品读精彩片段,体会法布尔用生动细致的描写呈现了昆虫世界的精彩。
通过教学激发起学生对昆虫的热爱,对大自然永葆好奇与探究的热情,懂得细致描写来自于连续深入的观察,将阅读、习作与生活相链接,打造一个开放的、有趣的、充满活力的语文项目学习的场。
出项
种植观察植物、连续观察小动物,孩子们收获满满。成果分享会即将开始!
大家循着前期设计的STEM项目化活动表,对此次的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分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观察过程分享、观察成果汇报、《昆虫记》导读……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现场展示能力。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有意义。
成果展示
图片文字:四年级语文备课组
美编设计:杨新悦
一审一校:项飞
二审二校:唐洁
三审三校:王晓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