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传真>详细内容

推“云”窗,赏“教学”繁花景——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题研修暨苏州工业园区胡修喜名师工作坊专题研讨活动纪实

作者:星海小学 发布时间:2022-05-18 点击数: 字体:A- A+

   五月的天,淡阳初夏;五月的星海,教研甚浓。为深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促进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和个人专业发展,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坊及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5月17日下午,园区胡修喜名师工作坊全体成员、园区星海小学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云”端,共赏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题背景下的“教学”繁花景。

fc4e8c07d0784522b7e854d1e620dcaf.jpg

“云”上观摩,学有组织

   胡修喜名师工作坊成员吴琼靖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明理的文言文《学弈》。吴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句的意思。聚焦句子,引领学生领悟文章句意以及表达的特点,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胡修喜名师工作坊成员项飞老师执教的是《手指》一课,项老师巧借课堂学习任务单,紧扣文中关键句,由扶到放,引领学生感受名家语言的风趣幽默。

   星海小学张丹枫老师执教的是《杨氏父子》。这节课以读贯穿始终,张老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熏陶,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a05a37b5e9014b818e13ff38af868738.jpg

ef38d1350a534330a43b75c511de02fb.png

249e5ed60e9849f5870768f887d33f59.jpg

“云”中引领,学有所悟

   随后,老师们聆听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吴庆老师“过高品质的语文生活——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和变化”的主题讲座。吴老师将2011版课标与2022版新课标进行对比,让老师们进一步了解新课标的新内容,认识新课标的新变化,也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明确、更广阔的视野。

921d4db5601a41f9b295cb96faa73f88.jpg

bd74d6e27013451eb7c9e8ec598cad94.png

“云”下研讨,学有所思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王梦萱

   今天有幸聆听了吴庆老师的讲座,对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变化有一定的了解。此次修订主要变化有如下四个方面:一、凸显价值引领,以文化人。要特别关注育人导向的具体落实,也要关注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将育人导向转化为真切的真实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化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完整过程。二、素养为纲,任务导向。课标强调了素养型的课程目标和结构化的课程内容。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是这一次育人导向一个最典型的表现。三、立足生活,实践延展。强调语文学习是通过实践活动完成的,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展高质量的语文活动。四、强调情境,主题统整。围绕一个单元内容,确定统整学习目标,设定真实的语文情境,匹配适宜的实践活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研读思考,不断实践尝试,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语文生活。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黄芳

   素养——语文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在胡特工作坊的引领下,收获了本次讲座和课例的精髓。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内在的品格和能力,呼唤的新教学不是点滴和局部的创新,而是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把知识作为我们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而是以素养作为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就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学生身上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今天的吴老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学弈》中,学生在诵读中得意、得言、得法,在正确朗读中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在深入研读中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文言文作文祖国语言宝库的明珠,我们的教与学当如此,积累语言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吉淑芬

   学习了吴庆老师的《过高品质的语文生活》后,让我对新的课程标准标有了新的认识。

   一、丰富了“学什么”,强化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育人价值。

强调“培根铸魂”的教育价值: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理念。明确了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统领:热爱祖国通用文字,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方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二、强调了“怎么学”,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真实情境、整合、实践: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

   三、具化了“学到什么水平”,突破了语文学业评价的难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学实施、考试评价提供依据。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过:“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新课标强调从内容的丰富,到思维的深入,通过资源的拓展和丰富,实现学生思维和能力的生长。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关注文体,从具体特征阅读,积累相关的阅读方法,从而为后续初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沈晓勤

   今天我有幸在胡修喜名师工作坊聆听到了三节和新课标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三位老师指导学生尽情地在文本中学,在情境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随后,我通过学习“过高品质的语文生活”的讲座,在专家的指导引领和充分讲解下,继续对新课标进行学习、研究、比对,深刻地认识到新课标的性质、理念及实施等,促进了自己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感谢胡特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听了三位老师的微课和专家讲座,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加聚焦的认识,对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整本书阅读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对新课标如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语文课程四个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贯穿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当中,为我们学业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依据。我们在评价学生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业质量时,要从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等纬度,既要重视考试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也要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情境当中进行运用,将四个核心素养相关联,把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综合地结合起来,真正提升、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卑天宇

   新课标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个体,我们语文教学务必要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学生毕业时,脑子里的东西都一模一样。近几年,国家尤为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老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但新课标将“精彩情节”改为“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虽然只有几个字的差别,但这番改动非常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观意见。老课标所谓的“精彩”是教师或教参已经定位的东西,在学生看来,教师所谓的精彩也许平淡无奇,因此在复述时,难免失去兴趣。而新课标让学生复述自己感兴趣的情节,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可以,摆脱了教参和教师的束缚,给学生最大限度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感觉被尊重了,学起来更有积极性。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汉珍

   2011课标,提出了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语文学科的落地为何显得困难?与之相对的,在某些学科(如科学学科)就真的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粗浅的溯源,是学科内容在组织上就有本质的差异。科学的学习内容和结构适于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科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与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匹配度差了不少。概言之,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需要与之匹配的学习内容组织。

   2022新课标,着力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形成语文学习任务群,不只是以静态知识的获得作为学习的目标,而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素养。

   随着而来的新挑战: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匹配,最关键的是学业质量的评价,教学评一致,评什么?怎么评?评是个指挥棒,导向性极强。与2011年课标相比,新课标专门设置了学业质量一章,并分阶段对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进行了具体描述。它是老师评价教学效果一个重要依据,对老师作业设计、评价检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怎样通过评价来刻画学生的语文学业成就表现,而不至重回老路,这最大的挑战。

 

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张睿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区教发中心和胡特名师工作坊组织了有关2022版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讲座,对课标改版的理由、课标的内涵、其中的一些概念、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等有了大致的理解。新课标解读讲座化繁为简,指导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用好课标,用好教材,朝积极的方面去思考。统编教材强调“以文化人”,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严峻要求,结合课标里提到的“立德树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润物无声”。新版课标把之前所说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改为“语文核心素养”,概念更明确、界定更清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运用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思维的训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带起来。另外,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要协调发展,不可割裂。关于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承担着一个学习内容,任务群的提出,既有内容的呈现,又有教学的方式。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在实践中摸索,搞清楚逻辑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要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减少灌输式学习,改变以前零碎的、重复的、随意的学习,以此解决读书少的问题。意识决定行动,我们心中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就会渗透到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点滴中。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张丹枫

   今天我幸在胡修喜名师工作坊聆听到了两节和新课标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执教了《杨氏之子》汇报课。聆听了吴庆老师的讲座,对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课标希望孩子可以具备这样子的核心素养能力:

1. 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

2. 具备良好的语感,能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 有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灵活,积极思考。

4. 能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有了更精确的语言表述,在实操上也给了更详实的指导,更加适合年轻教师参考与借鉴,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适合当今信息化背景下,大语文学习的趋势,是语文教育的指路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本次专题研修活动如同“一朵云”推动着小语人“另一朵云”,相信推开“云”窗,共赏“统编教材教学”繁花景后,老师们会深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带领学生步入深度学习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