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 共战疫情 ——新融学校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原本的开学计划被突如其来的“2.13”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前一秒还在为假期自动续航而窃喜,后一秒也许各种情绪就涌上心头,这一次疫情离我们如此近。随着各类相关新闻报道和实时数据时时刷新,焦虑、恐惧和迷茫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学生:收拾好心情,准备开学,突然接到通知暂缓线下开学,开心之后是满满的担忧,我的成绩会落下吗?什么时候能开学?线上学习不适应,我该怎么办?好急!
家长:我家孩子居家学习了,我该做点什么呢?不让用电子产品怕影响他学习,更多的是担心偷玩游戏……
教师:小区被封,挂心班级学生,突来的疫情,临时网课任务,各种紧急通知、排查、资料收集……有点担心,也只能尽全力去做了。
疫情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们心理健康带来各种冲击。我们也要关注心理安全,做好心理自助防护工作,让身心都健康都安全!告诉自己,无论出现哪种情绪,平静、恐慌、焦虑……都是正常的。
在特殊时期,我们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让居家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新融学校准备了一份心理健康防疫指南,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做好科学防护,积极应对困难,不断充实自我。
一、科学看待疫情防控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最新疫情信息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未经证实的传闻和微信推文,需要理性对待,切不可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同时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做好每一轮核酸检测,及时填报,不谎报、瞒报,积极调整心态,有共同努力抗击疫情的信心。
二、健康生活劳逸结合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在疫情期间,遵照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的原则,主动保持隔离和居家的清洁卫生。要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加强自己的免疫力。
三、接受情绪自我调节
坦然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在疫情压力下,大家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烦躁等各种不良的情绪,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体现。面对负面情绪,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也无需否定自己的感受,去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解,如果你真的很烦躁或者不开心,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调适情绪:
心理调适有方法
1.呼吸放松法
深吸气,内心默数“1、2、3、4、5”,感受空气从你的鼻腔慢慢进入肺部,肚子鼓起……暂停2到3秒钟,增加紧张感,接着慢慢呼气,内心默数“5、4、3、2、1”,感受胸膈膜慢慢往上,浊气从肺泡挤出去,经鼻腔呼出身体。只要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中,让呼吸的感觉充实你的意识,如此反复3次就有明显的放松效果。
2.蝴蝶拍
坐在自己觉得安全的地方,体验身体的姿势和周围环境的联结,体会双脚和地板的接触、或感受背部和椅子背的接触,保持平稳、均匀的呼吸,双手在胸前交叉,轻抱自己对侧的肩膀或上臂。
3.积极沟通
紧张情绪还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找到你信任的倾听者,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你的情绪就已经得到了缓解。利用电话、微信等线上与亲友沟通交流,在鼓励中找到相互支持的力量。
4.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学会健康用眼、科学用脑,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可时间过长,不能影响正常作息,做到合理有度。
5.保证睡眠和运动
疫情之下,大家尽可能保持规律生活,合理作息,正常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的睡眠和运动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心理健康的保障。身心一体,照顾好身体,情绪也会随之变好。每天开展适量的室内运动。学生们可借助居家防疫这一时机,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6.丰富课外知识
宅在家,除了参加线上活动,还可以列出平日里一直想做但没时间做的事情,比如烹饪、绘画、阅读、养植物等,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让宅在家中的日子成为储藏知识、提升自己的好时光。
专业心理热线
当你遇到一些特殊的困难无法排解,并感到难以承受时,请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苏州市心理卫生援助中心24小时援助热线:12320-465791001
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苏老师”热线:0512-65202000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