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 ——党史小课堂
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
留住一丝清风,播撒希望的明天。
付出一份真诚,打造爱的世界。
带走一片笑容,永远与我们同行。
敬爱的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
“星洋之声”红领巾广播之“党史小课堂”栏目又和大家见面啦!
主播风采
大家好!我是张仪颢,来自星洋学校四(11)中队。我是一个爱思考、爱运动的男孩,我喜欢阅读、摄影和运动。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发明新材料,为祖国添砖加瓦。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要在党的光辉下奋发图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大家好!我是张芸,来自星洋学校四(11)中队。我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我喜欢舞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把知识传播下去。作为新时代少先队员,在党的旗帜下,我要努力学习,争做一名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新时代建设者!
导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
回顾风雨激荡的奋斗篇章,
有许许多多为祖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
他们平凡而又不凡
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奉献故事,
传递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党史小课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国歌诞生背后的故事。
我们的国歌是由田汉先生作词、聂耳先生谱曲。1931年,33岁的田汉先生和19岁的聂耳先生在明月歌剧社相识,虽然俩人相差14岁,但因为共同的音乐追求一见如故,自此成为艺术和革命道路上的知己。
1934年底,田汉先生接手创作了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在剧本原稿的最后一页,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版歌词。然而不久,他却被逮捕入狱。得知这个消息,聂耳先生冒着被捕的风险,第一时间要到了《风云儿女》的歌词,主动承担了《风云儿女》主题歌作曲的创作任务。
聂耳先生把它当作是好友的最后一个作品来谱曲,他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他总是会一边写一边唱,又跺脚、又指挥、又唱,很激动,吃饭的时候灵感来了,拿着筷子又接着唱,每每想到抗战救国的人们,他就会深受感动,创作激情如潮水般从脑海中涌现。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上映,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开始传唱全国。遗憾的是,那一天,田汉先生还在狱中,聂耳先生在党组织的安排下经日本赴苏联留学,在把歌谱寄回国内不久后,他却在日本不幸遇难,23岁的年轻生命定格在昂扬激越的音符之中。两位创作者都没能听到这第一声呐喊。
1949年10月1日下午,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在开国大典上奏响,聂耳先生没能感受到历史性的这一刻,但是田汉先生当时在天安门的观礼台上,见证了他和聂耳先生最后一次合作的歌曲。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无论何时何地,国歌里的这声呐喊,总会提醒人们铭记那段历史,不要忘却被激发出的民族精神。
结束语
我们衷心地祝愿:红领巾广播能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愿它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为你带去无尽的欢乐。愿它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伴你度过金色的童年。
感谢大家的收听,本次广播到此结束。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