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研训】人机协同迈向教育数字化未来——娄葑实验小学“数字教师与智慧教育”(第十三期)专题培训暨金鸡湖教育集团研修活动
为积极建构新时代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学评一体高质量课堂教学,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积极教学法,构建人机协同的教学新生态,10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教师教育基地“数字教师与智慧教育”(第十三期)培训活动在娄葑实验小学顺利开展。园区近两百位教师参加此次培训,科研师训处主任沈加云主持本次研修。相关学科教研组长主持分会场听课评课。
课堂观摩 主题探究
第一个环节是课堂观摩,来自园区七所学校的十二位老师带来十二节基于人工智能积极应用的课堂实践。这十二节课围绕主题,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模式创新,尝试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方法策略,体验人工智能带来评价从结果量化到过程智能诊断的系统跃迁,思考技术赋能师生精神生命成长的路径方法。
语文
星洋学校廖祥祎执教《青山不老》,以“随记者梁衡采访”为情境,借AI 视频展现环境巨变引发思考,指导学生圈关键词、找关键句,融入 AI 小游戏与数字人互动,帮助学生领悟老人奉献精神,萌生环保意识,实现语文素养与价值导向的有机融合。
金鸡湖学校张悦老师执教《麻雀》,先从“生活万花筒” 校报征稿要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争论老麻雀是否“无畏”,通过抓关键句、关键词分析,搭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老麻雀的勇敢;最后用 AI 生成不同文本对比,帮助学生直观认识细节描写的重要性,为后续写作实践做好铺垫。

东延路实验学校王晓涵老师执教《秋天》,以“树叶精灵闯关”串联,结合AI互动、易加平台和学习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运用比喻和排比句式表达。学生通过描述树叶颜色形状、创作拼贴画故事,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展现了AI赋能下的趣味高效课堂。

数学
娄葑实小张曦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以“体温变化”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手势和画图理解折线图特点,同时运用WPS和AI绘制“中国新生儿人口数据”折线图并分析社会现象。整节课注重实践与技术融合,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星浦小学陈芳老师执教《认识面积》,以手掌画和装裱画作切入,通过摸、找、涂、比等实践活动,将抽象的面积概念具象化,巧妙借助“不同正方形测量的矛盾”,自然突破“统一面积单位”难点,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提升数学量感与数学表达。

胜浦实验小学林茜老师执教《智慧坐标大冒险——用数对确定位置》,以教室位置描述导入,借“哪吒闯关”情境明确列与行的规则,通过百宝箱定位、方格图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数对构成与用法,结合实操任务深化掌握,学生课堂收获颇丰。

英语
娄葑实验小学吴皓玥老师执教《Unit 5 She’s my mother》,以大问题为线索,串联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借助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歌曲演唱等形式,掌握家庭介绍基本句型,从亲切温暖、有礼貌、自信三个维度练习表达,最后通过同伴互评呈现了优秀的语言输出。

星浦小学顾琳燕老师执教《This is my friend》,围绕大问题,以绘本主人公为线,采用歌曲、讨论、模仿、表演、制作卡片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姓名、班级、外貌、喜好等方面介绍朋友,拓宽了介绍朋友的维度,完成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文萃小学丁海玲老师执教《Weather》,由歌曲导入,学习天气类形容词,并通过一段AI视频操练单词,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不同天气以及场景的变化。教师通过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等系列问题串联教学,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结合。

音乐
娄葑实验小学程瑛玥老师执教《童声里的红色记忆》,通过影视内容深化对歌曲革命精神的理解,奠定情感基调。通过对比、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演唱的节奏难点。通过分组、分层练习、强调聆听与协作,突破二声部配合的难点。让学生在坚定的歌声中掌握技能,在红色的记忆里传承精神。

星浦小学缪林霖老师执教《瑶族舞曲》,深度践行艺术新课标理念。教师通过前置学习引导学生建构文化背景,在课堂上以“聆听—感知—表现”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中深化审美体验。通过多元化活动,沉浸式感受民族音乐魅力,实现从文化理解到艺术表现的素养贯通。

文萃小学胡李鹏老师以《送别》为教学内容,围绕文化传承主线,生动解析歌曲跨国渊源与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在朗读、旋律分析中体会离别意境,利用生成式AI模拟情境,并通过循序渐进的合唱训练突破难点,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专家引领 精准赋能
娄葑实小特邀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周迎春作《从工具到伙伴:AI赋能教师发展 LLM重塑课堂教学》主题讲座。首先,周校长介绍国内常用的大语言模型。接着,他围绕技术赋能与个性化教学、大语言模型与教学范式创新、人工智能课程建构与实践创新、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内容生成、大语言模型助力教育教学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现实困境与未来展望等六大维度,深度分享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新生态的思考。其间,周校长展示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实践案例:用大语言模型生成的趣味视频、灵动诗歌、精美连环画、数字人播报等,直观呈现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多元应用,指明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实践方向。最后,周校长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终究无法替代教师的核心作用,教育的核心价值始终在于教师独特的人文温度、敏锐洞察力与教学智慧。


研讨交流 碰撞思考
精义论坛中,专家和参训老师积极交流心得,思考碰撞,围绕人工智能使用经验和困惑、人机协同有效策略等问题各抒己见、深入研讨。老师们得出共识,课堂中整合应用大语言模型助力教学创新和实践,重构了师生与机器的关系,教师作为教学设计主导者,人工智能化身认知协作者,学生变为创造性问题解决者,共同构筑起 “主导者 + 协作者 + 创新者” 的智慧教学新生态。








人工智能正在点燃教育的第四次革命,目标是解决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根本矛盾,最终实现的是“AI+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创新。娄葑实验小学以承办园区教师教育基地“数字教师与智慧教育”系列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学范式转型,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全身心投入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想象力等核心素养,以技术破局,以创新赋能,在人机协同中迈向教育数字化未来!
一审一校:沈加云
二审二校:陆燕萍
三审三校:屠以莎
摄影:王岑、周毅、邹圆圆、吴昊、程瑛玥、刘培培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