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为中心,赋能素养提升——娄葑学校承办园区初三数学研训活动
为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助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并推动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2025年10月16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成功承办了园区初三数学研训活动。
课堂展示:聚焦素养,进阶生长
顾文慧(东沙湖实验中学) 概念教学《圆》
东沙湖实验中学的顾文慧老师带领学生们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并进行分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借助DeepSeek生成的动画,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棉线画圆,分别得出圆的集合定义与描述性定义;最后通过课堂套圈游戏,使学生们感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体会知识的自然生长过程,渗透类比及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崔志刚(娄葑学校) 规则教学《解直角三角形》
娄葑学校的崔志刚老师以测量旗杆高度为切入点,围绕“单一条件能否确定直角三角形”这一核心问题,设计并开展了递进式的探究活动,成功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确定性条件,有效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活动过程中,崔老师还巧妙地融入了分类讨论、转化思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倪健(唯亭学校) 应用教学《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唯亭学校的倪健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斜坡现象切入,引领同学们共同探究斜坡倾斜程度的度量方法,进而引出坡度和坡角的概念。随后,老师引导同学们体验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单一坡度的直角三角形”逐步过渡到“多坡度的非直角三角形”,教学过程层层深入。在此过程中,倪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模型思想,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鲁梦瑶(星湖学校) 概念教学《圆》
星湖学校鲁梦瑶老师在圆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例、实验操作归纳圆的概念,同时学生在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能运用圆的动静态定义描述圆,用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位置,感悟转化、数形结合及运动变化思想,增强对几何概念本质与数量位置联系的认识,发展抽象概括、归纳推理与辩证思维思想。

顾思旖(东沙湖实验中学) 规则教学《解直角三角形》
东沙湖实验中学的顾思旖老师以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基本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已知元素个数与三角形确定性关系”入手,系统地构建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体系。她设计的“古木高几许”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从而提升运算能力、数据观念与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的教育价值。

王颖(星澄学校) 应用教学《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
星澄学校的王老师带领同学们以数学视角探索苏州之眼中的动态问题,运用数学思维构建直角三角形,并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帮助同学们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通过分析摩天轮的圆周运动、秋千的左右摆动以及跷跷板的转动等动态现象,同学们在思考和讨论中发现了其中的不变量,并利用三角函数建立起边与角之间的关联,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专题讲座:寻根溯源,破局压轴
教师发展中心戴小驹副主任以《寻根溯源:中考数学压轴题破解之道》为题,开展了一场精彩讲座。戴主任强调,破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关键在于回归数学的本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并注重培养其思想方法,从而提升核心素养。通过一题多解的实践,融通几何与代数,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从“解题”到“育人”的质的飞跃。
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本次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向老师们展示了破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宝贵方法。相信老师们必将以此为契机,将所学所悟切实融入课堂教学,以更加专业的素养引领学生成长,在深耕精研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再创辉煌!
文字/郝合扬 照片/张甜甜、余盛澜、周奕萍 排版/靳立
一审一校/崔志刚 二审二校/高蓓莉 三审三校/顾军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