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区域动态>详细内容

学为中心 让学习真实发生——文萃小学承办园区教师教育基地“教育改革前沿信息”专题培训活动

作者:WenCui周晓强 发布时间:2025-05-19 点击数: 字体:A- A+


暮春花落尽,初夏绿意浓。5月13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改革前沿信息”专题培训活动在文萃小学盛大启幕。本次活动以《践行行知精神:学为中心的意义体验课堂构建行动》为主题,涵盖课堂观摩、精义评析及专家讲座三大板块,区内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学科逾百名教师在这诗意盎然的美好时光里,共享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

语文会场

文萃小学罗敏珺老师执教《杨氏之子》一课,以文言文经典文本为载体,通过趣味导入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字词解析、情境演绎、小组思辨等环节,带领学生领略杨氏之子应答的机智与语言艺术,感悟古人的智慧与礼仪。注重读写结合,在解读文本后引导创作类似机智对话,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新城花园小学曹英老师执教《杨氏之子》,课堂上,曹老师借助AI技术,让 “杨氏子”生动登场。通过朗读指导、互动探究,学生深入品味杨氏子应答的妙、快、礼,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智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

星港学校蒋林玲老师执教的《我们奇妙的世界》,以“奇妙”为切入点,创设了“奇妙词句发现家”、“天空探索家”和“天空珍藏家”三个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世界之奇。整节课,既有通过关键词句理清课文结构,也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探索不同事物平凡而独特的美好,更有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结合起来。

车坊实验小学张晓怡老师执教《黄帝的传说》一课,立足黄帝造车的过程,创设“争当小小传讲员”驱动任务,借助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的提示,分层设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梳理故事脉络,为讲好故事搭建支架,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祖先的智慧,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提升。

数学会场

文萃小学的周佳琪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从回顾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揭示了面积的本质概念。她引导学生勇于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通过“数方格”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逐步发现并验证结论。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还强调了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星浦小学张红艳老师执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深入探讨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重点在于通过运算的意义来构建相应的理解。此次学习首次将减法的意义从“部分与总数的关系”拓展到两个数量的比较,对学生思维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引导学生逐步经历从“比多”到“比少”,再到“多样变式问题”的探究,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飞跃,使其对相差关系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化。

娄葑实验小学吴昊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以学生前学经验为起点,围绕圆的本质特征展开探究。课程通过三个层次递进: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圆与多边形的异同,建立曲线图形认知;其次以圆规画圆为切入点,通过试错、示范、实践掌握“定点、定长、旋转”的核心原理;继而组织折纸测量活动验证圆的对称性、半径直径关系等重要性质,培养实证意识;最后拓展生活化画圆方法和数学文化渗透。整节课贯穿操作实践与思维探究,构建起完整的圆概念认知体系。

胜浦实验小学赵敏芳老师执教《分数乘整数》一课,通过创设“制作绸花”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算理。教学中,赵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借助画图、算式和文字说明等多种方法验证算法,并对比整数、小数乘法的共性,深化对乘法算理一致性的认识。课堂注重学生实践与思考,层层递进,既巩固了计算方法,又培养了数学迁移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

英语会场

娄葑实验小学的王珏老师执教的《Being a good student》采用项目化的课程设计,用制作大海报作为整节课的主线串联。课堂中,王老师充分运用AI赋能,服务课堂,从主题的确认,框架设计到内容填补这样一种海报设计思路将六上前四个单元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和拓展,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英语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星浦小学张艳莹老师执教《3B Unit 7 On the farm 》(Revision & Extended reading),以Coco的农场探索为主线,融合复习与拓展。通过情境对话巩固目标语言;绘本阅读结合匹配任务与问题讨论提升逻辑思维;合作项目“建设农场”融入空间认知与写作实践。总结歌谣升华“农场之趣”,在寓教于乐中实现语言目标与情感目标,兼具实效性与趣味性。

道德与法治会场

文萃小学蒯江萍老师带来精彩课例《生活离不开规则》。蒯老师坚持学为中心,通过“传气球”游戏导入,结合课前活动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处处有规则,同时链接学生实际生活,适时补充特殊规则“网络规则”;通过创设“没有规则的自由星球”情境对比,让学生在体验与思辩中了解不遵守规则带来的危害,也懂得规则的作用。

新城花园小学刘思彤老师执教《爱心的传递者》一课,围绕“关爱他人”主题,通过情景互动、历史故事演绎和实践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助人的正确方法与智慧。课程以“黔敖与饥民”故事为切入点,结合生活案例和小组合作,强调平等友善的态度和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并借助《小雷锋工作手册》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活动中既深化了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又提升了将爱心转化为智慧行动的能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精义评析

研思并行,众行致远。在精义评析环节中执教老师们阐述了课堂的设计理念、教学策略,各学科骨干教师从多元视角出发,结合行知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点评他们既赞赏了教学亮点,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现场思维碰撞不断,令与会教师受益良多。

专家讲座

活动最后,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章跃一先生给与会老师带来了一场题为《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的精彩讲座。凭借详实的历史资料和鲜活的案例,章跃一先生细致地呈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并深刻揭示了其中所蕴含的伟大教育家精神。他深入剖析了“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的光辉典范”,让听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与崇高追求,进而深刻领悟其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以及与当代教育使命的紧密契合。

教育之树常青,实践之路常新。当知识回归生活本源,当学习融入生命体验,“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正在转化为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行知精神为火种,在教育改革的热土上深耕细作,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让每个生命在知行合一的旅程中绽放独特光彩——这既是新时代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也是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初心的最好传承。


一审一校:臧菁

二审二校:周晓强

三审三校:沈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