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校肢障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就学专业支持培训在仁爱学校举办
2023年11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作为江苏省肢体障碍儿童教育研究基地举办江苏省普通学校肢障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就学专业支持培训。本次培训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江苏省各地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全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资源教师。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陈金鑫、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谈秀菁、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员陈金友为本次活动作指导。
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陈金鑫致开幕词。陈金鑫分析了当前肢体障碍儿童在校园和社会中面临的挑战,肯定了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在肢体障碍儿童教育研究工作中开辟新路径的工作尝试,表达了对本次培训活动的期待。面对党和国家对肢体障碍儿童的关注和关心,教育部正积极实践和探索高水平普惠发展新格局,江苏省肢体障碍研究基地积极响应,向肢体障碍儿童服务高地、研究高地、资源高地不断前进,为打造有温度、有深度和有热度的社会环境不懈努力。
本次培训培训课程包括:肢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诊断评估、肢障学生的课程调整与教学策略、肢障学生教辅具的研发与应用、肢障学生随班就读典型案例分析。这些内容将帮助一线教师和资源老师更好地了解肢障儿童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掌握更好的教育教学技能,为肢体障碍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仁爱学校首席评估师唐研作肢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诊断评估报告。她以肢体障碍学生评估作为重点,在肢体障碍学生运动功能、发育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系统介绍生活适应能力量表。她提出评估要从各个角度收集信息、全方位给予评价,最重要的是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上将评估方法运用到教育指导中。通过讲座学习,促使特教工作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肢体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诊断评估方法,有助于为他们提供更加科学、专业的教育支持,帮助肢障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融入。
仁爱学校教务处主任顾义寒作肢障学生课程调整与教学策略报告。顾义寒基于肢体障碍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社交互动、自我管理四个方面的学习特点,结合安全教育、康复训练、生活教育、兴趣培养、学业培训、劳动与职业教育六大教学案例详细介绍课程调整的内容与肢体障碍学生教学策略。肢体障碍学生课程内容调整以个别化教育计划调整为前提,遵循缺陷补偿、潜能开发的根本原则,主要从育能课程、赋能课程、优能课程、展能课程四方面进行选择。肢体障碍学生教学策略有五大调整:教学组织调整、教学实施调整、环境支持调整、作业设计调整以及教学评量与评价调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立场思考一节课学生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做了的应用效果如何。顾义寒强调,在课程调整中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做到以肢体障碍学生为中心,达到“最小调整、最大融合”的效果。
江苏省肢体障碍儿童教育研究基地项目组长薛婷作肢障学生教辅具的研发与应用报告。薛婷结合仁爱学校肢体障碍教育教学成果,以视频与图片的形式呈现了丰富的肢体障碍学生辅助器具。以移动辅具、康复训练辅具、教育辅具、日常生活辅具组成的肢体障碍学生辅具以贴近生活、视频解析得当的特点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参会人员学习了各种高科技的有趣味的辅具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薛婷指出辅助器具的选择要以肢体障碍学生为中心,它的功能应包括保护功能、矫正功能、支持运动、促进运动功能的正常发育四大特点。
苏州工业园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毛艳萍作肢障学生随班就读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毛艳萍以霍金、尼克•胡哲、张海迪、李麟青等国内外著名肢体障碍人士融合的成功案例为铺垫,详细汇报了融合案例中的融合实践模式、融合教育原则、融合支持策略。肢障学生随班就读遇到了一大难题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包括物理与心理两大方面。物理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学校每一个位置都要考虑肢障学生行动特点,心理无障碍环境要求在校师生用平常心对待特殊群体。
本次江苏省普通学校肢障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就学专业支持培训,充分检验了仁爱学校作为江苏省肢体障碍儿童教育研究基地的教育教学成果、科研理论水平与人才储备情况。基地将继续秉持“开放共融”、让特殊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位特殊学生,紧跟新一轮课程改革潮流,踏实办学,加快推进省特殊教育再上新台阶。
文字:莫学铙、袁草香
图片:融媒体
编辑:梁雅崴
一审一校:薛婷
二审二校:顾义寒
三审三校:葛增国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