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园区生物实验创新课程“试点”苏大附中 在校就能“对话”科学,生物课不再难

发布时间:2019-01-08 点击数: 字体:A- A+

  日前,由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实验创新课程协作组联合教学的苏大附中112名学生已全部完成果蝇的变异、病毒侵染细菌等9个实验课程。

 

  据悉,从本学期开始,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实验创新课程协作组与首家试点高中——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实行联合生物教学,为112名学生教授生物课,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实现“对话科学”,生物课不再纸上谈兵。 
  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实验创新课程协作组由园区教育局牵头,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园区生物骨干教师及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教学团队组成,将在三年内对园区初高中生物教师进行全员创新课程培训,并覆盖园区初高中学生的实验课程,同时将在园区公立小学、初中、高中各选定一所学校跟踪试点,以创新课程引领,研究实验课程对学生学习成效、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影响。

 

  趣味生物实验课进了校园 
  2018年12月22日下午,苏大附中高二(3)班的金薇和她的同学们正拿着平板电脑,进行紧张的生物信息学序列分析。她想通过最新学到的DNA条形码知识,验证自己在校园里采摘的叶片究竟属于哪种植物。 
  经过一系列数据比对得知结果是“一年蓬”时,金薇有点困惑,“一年蓬的叶子有锯齿状,可是我采摘的叶子呈圆弧状,会不会有问题?”授课教师、来自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刘知远博士又再次进行了严格的数据分析比对,确认金薇采集的样本就是“一年蓬”。 
  “数据不会说谎,当‘一年蓬’这样的菊科植物很难分辨时,条形码技术就派上了用场。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专属‘身份证’,我们通过提取样本DNA进行特定序列比对,验明其真身。”刘知远博士介绍。 
  据了解,2018年9月起,刘知远博士开始与苏大附中三个高二年级班的生物教师联合教学,为112名学生教授上生物课,并重点着力于实验课程。目前,学生们已全部完成果蝇的变异、病毒侵染细菌、细菌转化、PTC 苦味基因测试等9个实验课程。 
  寒假期间,他们还将前往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进行为期4天关于“基因工程”板块的专题趣味营地——“绿色基因”。 
  实验课程比重增加,趣味性增强,锻炼了金薇和她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家开始越发喜欢生物课,就连课后大家都在讨论课上“观察到了卷翅果蝇”“看到了DNA在游泳”等趣味话题。

 

  多方协作完成首个高中试点 
  能让苏大附中的112名学生顺利开展创新生物实验课程,离不开整个园区生物创新课程协作组的努力。 
  基因工程板块是高中生物学科的重点内容,虽然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但一直是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因该课程对实验设备要求高、实验准备工作量大且耗时长,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动手试验的机会微乎其微,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几乎都是“死记硬背”。园区生物实验创新课程协作组对苏州多所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开展有关基因工程实验课程的整班教学为零。 
  为此,创新协作组成员在研读全国生物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学校课程与冷泉港亚洲DNA 学习中心实验课程进行了双向匹配,构建试点学校创新实验课程框架;确定苏大附中为首个试点高中,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建成苏州校园内首个生物创新课程实验室,并选取该校3个物生班进行课程试点。 
  针对首期试点,协作组确定了由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教师与校方教师联合教学、后期由教师自主开展实验课程的方案。2018年5月起,学习中心陆续对园区所有高中教师完成了第一轮实验课程培训,并计划进行第二轮试剂培训,以确保教师能在校内自主教学。 
  从2018年3月生物创新课程协作组成立,到9月落实园区首家高中试点学校。短短半年时间,多方支持的园区生物实验创新课程协作组以“园区速度”让金薇和她的同学们成为首批校内“对话科学”的体验者。 
  这些创新实验课程是否确实能让学生受益?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主任杜诚表示,将对首批试点的学生进行多次长期的跟踪测评,届时通过数据来科学评估生物实验创新课程的有效性。

 

记者 木淼 苏报通讯员 李琴
《苏州日报》2019年1月7日B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