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跨界的脚印,听时间的答案——记园区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研讨活动
我们背着时间在生活里吟游
寻求某种归宿
在很多种无言与善言之间
尝试踏出一条很多人的脚印汇成的
称之为路的——桥。
4月14日,一场以“课程内容建构”为核心的苏州工业园区初中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研讨活动在西附初中南校区展开。活动以“跨学科融合”为经纬,以“综合性学习”为底色,通过课例展示、专家评析与主题讲座,探寻语文教学的破界之道。园区初中语文教研员芦淳老师,西附初中李英校长、龚陈副校长及园区各校教师代表、西附教育集团初中语文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在此之前
我看见最明亮的船尾余波
是月光和水的交融
在此之后
我看见 市井人海与言语思维交汇的火花
我看见 阅读回廊与生活尘埃融合的折射
我看见 寂静碑石与辗转人生穿梭的光线
我看见 骆驼祥子与动物丛林联结的闪烁
是吹灭月光之后最明亮的存在
【跨界寻踪·新闻与生活的对话】
张文艳老师的《以采访之名,截信息之要》,基于课前采访实践及搜集图文信息,进一步明确采访提问的要求,提炼“双塔市集热度不减”的原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优化采访提纲,当堂采访双塔市集运营经理,现场揭秘火爆原因,与学生的探究形成对照补充。课堂情境真实,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提升了新闻采访及信息提炼能力,又理解了万物皆语文的学科意蕴。
【时光织锦·阅读与文化的交响】
沈春艳老师执教的《寻语文生活,觅阅读之美》,以世界读书日为切入点,设计“寻觅身边的阅读之美”情境任务,引导学生从校园长廊的海报、家庭书架的光影中捕捉阅读的生命痕迹。课堂借助AI大语言模型,搭建跨学科路径,探索语文主导下的真实问题解决策略,依托“预学-共学-续学”三阶闭环框架,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让学生获得个体语言经验的同时,共赴生命成长。
【天地留痕·科学与诗意的共生】
周彦老师的《时间的脚印》,利用动词梳理岩石形成的过程,将抽象的时间用线条表示,具象地展现了事理说明文中说明对象的特点和逻辑顺序。又将岩石的形成曲线和人生起伏的曲线结合,巧妙展现了岩石研究更深的探索意义。整堂课将“地理”的过程和“人文”的过程相互联系,自然灵动地体现了跨学科的思维。
【经典重构·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陈知柳老师用“联结”打开《骆驼祥子》,将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巧妙融合,以小说中的动物意象,联结人物、情节与社会环境。课上通过给人物用动物名称取外号、构建人物间的生物链、化身现代版祥子进行创意写作等活动,带领学生深层剖析老舍的创作意图。活动中,学生学习隐喻的艺术,学会用意象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所谓伊人,远近逶迤在生活的真实里
我们的踏足之处
从来都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西附初中孙艳老师高屋建瓴地点评了四位老师的课堂。张老师设计“新闻采访”项目化学习,让学生走访菜市场、提纯海量信息,充分体现大语文的观念,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沈老师把阅读之美和视频融合,提升学生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周老师由“岩石的形成曲线”联想生成“人生起伏的曲线”,其教学设计扎根语文,跳出学科,最后又回到学科;陈老师利用生物学的“丛林法则”来解析《骆驼祥子》中黑暗社会对于底层群众的压迫,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四节课都做到了跨得“真”,真实的实践、真实的采访;跨得“巧”,语文之中巧妙融合了各个学科;跨得“自然”,以学为中心,以实践为驱动;跨得“深”,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园区初中语文教研员芦淳老师强调,语文课应当是面向生活的,而面向生活的语文教学一定是跨学科的。语文课程天生就是跨学科的,要发挥其以文化人、锻炼思维的学科功能。跨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跨学科能力的建构最终是学科间类比思维的建构。同时,芦老师指出,语文跨学科教学要用文本教学联系现实,但不是一味地联系现实,要避免牵强附会。
站在船头眺望
才发现我已到达水陆相连之地
握着名为跨越融合的木浆
那座桥是你的脚印
我的脚印
我们的脚印
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陆志平老师为老师们做了在线讲座《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思考》,深入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基本要求。陆老师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要来自一线实践经验的持续建构”,并分享了四个优秀的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案例。《新词汇与新领域》将语文与社会紧密联合,让学生围绕“元宇宙”“数字游民”等新词汇自主开展研究报告;《“玉兔”二号探月方案》运用跨媒介方式,实现文学与科技的古今对话;《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将语文与学习生活融合,基于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你好,青春文艺展》体现了跨学科思维改变,结合真实的当代文艺生活,让学生进行创意表达。
陆志平老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分享,生动诠释了跨学科学习如何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为语文教学注入时代活力。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呼应了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更展现了跨学科融合在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提升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为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当夕晖漫过研讨笔记的扉页,这场关于语文与世界的对话,仍在时光年轮里生长。四位教师的课堂将语文的根系深扎进生活的沃土,专家们的思想碰撞编织出学科融合的星图。我们看到,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多元样态——跨出书本,丈量世界;跨回语言,培育思维;我们看到,教育的船桨在真实情境中激起思维的浪花——那溅落的每一滴水珠,都是学生用语言丈量世界的刻度。
正如双塔市集的烟火气浸润着新闻采访的严谨,岩石的年轮里绵延着人生的诗行,这场研讨留下的不仅是跨界的脚印,更是语文人共同书写的密码:语文终将成为学子连接世界的纽带,书写出“万物关联,知行共生”的教育新章。
一路山水辗转、奔波、汇聚、消散
语文的脚印,
原来可以踏过千山万水,
时间的答案,
就藏在学科交融的缝隙里。
即使漫游,
每条路也都会带我们“归家”。
文字:沈佳芸、周彦
图片:倪彤菲、李娟
一审一校:李娟
二审二校:洪浩
三审三校:范建华、田秋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